本篇 BGM: chronicle —— ame
2024.12 和 2025.01 的份!
写这篇的我:我天怎么那么多。
总之因为实在有点多了所以写得更简略了,大多数应该都只放了摘抄。同时调整了顺序,比较相关的一些就放在一起讲了。
放假真好呀!
书
《人偶馆事件》
010 行人。
《错乱》
打分:
一位毒舌作家逃亡在国外,莫名发现自己被一个教堂雇去编辑 一份长达一千一百页 的口述档案。这份档案记录和揭露的,是十年前军队对当地原住民骇人听闻的屠杀事件,其中包含很多受害者的泣血证词。
book
就是读了这本决定去读齐奥朗。
我们的房子,他们烧了,我们的牲畜,他们吃了,我们的孩子,他们杀了,女人、男人,唉!唉!……谁来重修这些房子?
《车上的女儿》、《我想生下妈妈》
打分:
关于一个东亚女儿的毁灭与救赎,书写所有东亚小孩永远的痛!
book
打分:
对母亲极致的爱的告白,就是我想生下妈妈,让她重新开始幸福完美的人生。
book
一眨眼居然宇佐见铃的三本单行本都读完了!
最喜欢的其实是《车上的女儿》(x
太阳落下,佳子又想“太抱歉了,只能去死了”。
《守望灯塔》、《给樱桃以性别》、《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打分:
一个关于故事的故事 一段寻找爱和答案的旅程
book
这世界消失得不留痕迹。
只有爱还在。
打分:
她丑陋,粗鄙,体型庞大,没有人愿意在她身边多待一秒,除了她那群同等凶悍却异常忠诚的狗。直至偶然的一天,在臭气熏天的泰晤士河边,她捡到了一个弃儿,并为他取了一条河流的名字,一个不受束缚的名字,约旦。
book
打分:
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围墙坍塌,原来外面还有别的世界,命运,还有别的可能。而橘子,从来都不是唯一的水果。
book
早点听说地狱的真相,总比日后被地狱炙烤要好吧。
感觉,我不是特别喜欢珍妮特·温特森的风格。
就像我不喜欢《苏菲的世界》一样,嗯。
以及本篇标题就是出自《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母亲说得对,学校就是孽生地。
《丰饶之海》系列、《假面的告白》
打分:
小说描写了主人公松枝清显的恋爱悲剧和他的死,是三岛文学艺术美的升华。
book
打分:
。小说通篇以前一卷主人公松枝清显“转生”饭沼勋为轴心构思故事。
book
打分:
在第一卷和第二卷作为配角或旁观者的本多转为主角,一切事件都在围绕他而形成、发展并走向终结。在第一卷中死去的月光公主,作为第二卷的主角勋的转生,在本卷中浮现,并上升为光彩照人的主要人物了。《晓寺》遵循“轮回转生”一路写下来,作者依然不时为我们创造着神秘莫测的环境,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又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令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book
打分:
这一卷叙述已到垂暮之年的本多繁邦,收少年安永透为养子,备受透的折磨凌辱,身心交瘁,赴月修寺探问绫仓聪子。不想这位老尼早已将俗世忘却尽净,视本多为陌路,更不知昔日恋人松枝清显为何人。小说结尾,场面寂寥,笔墨玄奥,一切皆归于“空无”之中。
book
打分:
半自传写尽“美的虚无主义” ,是一部被三岛称作“征服内心恶魔”般的小说
book
《丰饶之海》另说,虽然,但是另说。
《假面告白》真的给爆了。
(友:性癖是 G 向的给子的自白。)
另外, 友瑞平三岛由纪夫:他写的角色都是异性恋,但是笔下的情节处处透露出南通味;他描写女人的美写得很抽象,写男人的身体的美相当具象。
《寂寞的频率》
打分:
等待是寂寞,孤独是寂寞,遗憾是寂寞,成全是寂寞。我们相遇,也是因为寂寞。
book
很久以前就在微信抽到的一本书。终于读了。
《快乐的死》
打分:
公司小职员梅尔索日复一日做着无聊的工作,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他孤独、虚无,对整个世界都提不起兴趣。
book
《局外人》lite。
虽然这么说但其实区别还是蛮大的。
《伊豆的舞女》、
打分:
一名高中生为排遣内心的忧郁和苦闷,只身来到伊豆旅行,途中偶遇巡回艺人一行人,并与其中的清纯舞女薰产生了一种朦胧的纯真感情。
book
没有在豆瓣上找到我读的这个版本。
读这本其实是那天和友讨论起“很多日本文学就是,剧情从大脑皮层滑过去了”,说起这本也很读不明白。
读倒是读明白了,但确实是一点都没留下。
《供词与放逐》、《在绝望之巅》、《苦论》
打分:
1987年,他出版了晚年代表作《供词与放逐》,细数一生的决裂与自我流放,与年少时的成名之作不同,这部作品中呈现的,是一个更深沉、更黠慧、更毒辣的齐奥朗。
book
理想的状况是自我的重复能够近似于......巴赫。
打分:
《在绝望之巅》是E.M.齐奥朗初试啼声之作,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存在主义式的绝望令人震惊而又振奋,展现了一种新奇的、抒情的、反体系化的哲学风格,奠定了他的创作基调,成为他之后作品的思想源泉,是了解齐奥朗思想脉络的必读之作。
book
但我从未哭过,因为我的泪水总会变成思想。
我的泪水如思想般苦涩。
打分:
渎神的祈祷·苦涩的甜蜜·一本来自深渊的枕边书。语言的萎缩、历史的眩晕、在虚空之源、爱的生命力......十个章节,十种脉搏,包罗万象;只有片段,拒成体系,进一步解体;论及语言、孤独、宗教、历史和音乐——只有在齐奥朗的碎片中,精炼的短句才有如此深邃的魅力。
book
失眠是唯一与床兼容的英雄主义形式。
喜欢!
但我决定在这里放并不出自这三本书的一段摘录:
对我来讲,写作就是复仇。对世界的报复,对我自己的报复。我所写的一切,或多或少都是一场报复的产物。因此,它同时也能带来解脱。
出处是《错乱》的代译后记。
《别信你的脸》、《她说,有时爱如地狱》
打分:
卧底警察陈岁发现,多年前被自己击杀的犯罪分子重新出现在街头。从此接二连三遇见相同长相的人出现在自己的生活里,他开始怀疑有人正在用人脸进行犯罪实验。随着调查的深入,自己也逐渐迷失在了海量的人脸数据中无法自拔,似乎有一种如同宿命般的力量,正在推着他走向一个自己并不愿意看见的结局。
book
打分:
一场意外的自杀,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复杂情感与隐秘动机?真相往往比看上去更加扑朔迷离……
book
不要再读来路不明的国产推理了。我说真的。告诫我自己。
算了我原谅它是刑侦。
《麦克白》、《奥瑟罗》、《哈姆雷特》
打分:
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和抵御入侵立功归来,路遇三个女巫。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和隐语,说他将进爵为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要做王。麦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做了国王。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心里越来越有鬼,也越来越冷酷。麦克白夫人神经失常而自杀,对他也是一大刺激。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袅首的下场。
book
打分:
威尼斯元老勃拉班修的女儿苔丝狄蒙娜爱上了摩尔人奥瑟罗,两人私下举行了婚礼。勃拉班修得知后,到元老院控告奥瑟罗。奥瑟罗为自己辩护,讲述了恋爱求婚的经过,勃拉班修只好同意。这时威尼斯当局派奥瑟罗率兵抵御士耳其舰队向塞浦路斯岛的进犯,苔丝狄蒙娜欣然随夫出征。到达塞浦路斯后,奥瑟罗手下的旗官伊阿古,诡计多端,十分奸诈,他恨奥瑟罗提升年轻军官凯西奥为副将,便设计报复奥瑟罗……
book
打分: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父王,在花园中打盹时突然神秘死去,皇叔克劳狄斯继任国王,并迎娶了哈姆雷特的母后为妻。王子哈姆雷特在痛苦中遇见了父亲的鬼魂,鬼魂告诉王子自己是在睡梦中被皇叔克劳狄斯夺去了生命、王位和妻子,并嘱咐哈姆雷特一定要为他报仇。于是哈姆雷特开始了曲折的复仇历程……
book
我说“我对很多名著的态度感觉就是,有机会吃的话还是吃一顿体验一次比较好!但是挑食就是挑食,不爱吃的吃不来的东西不会因为这道菜有多经典有多知名或者烹饪技术有多高超就一定会变得好吃。”,就是在读完了这三部以后。
和莎士比亚倒是无关啦......我读不惯剧本这个体裁。不过这也是我在后面读了《我们的荆轲》和《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我才确定的。
《白夜》
打分:
圣彼得堡的夏夜,明亮如昼。孤独的年轻人无所事事,在河边邂逅了让他一见倾心的少女。他们相约在河堤散步、聊天,慢慢讲出了彼此的心事。年轻人陷入不可思议的狂恋,少女却为另一个人守着约。这四个夜晚,他们的心绪百转千回,像彼得堡的天色一样迷离。就在少女终于卸下心防,决意与幻想家携手同行的那一刻,她等待了一年的那个男人出现了……
book
短小的一本陀思妥!
但是,要我记住自己受的委屈吗,娜斯津卡!要我用乌云去遮掩住你那晴明安谧的幸福,要我沉痛地责备你,把忧愁驱上你的心头,用隐藏的怨恨刺伤你的心,让它在狂喜的时刻痛苦地跳动吗?要我去揉碎你和他双双走向教堂圣坛时,盘结在你那头乌黑秀发里的柔嫩鲜花中的哪怕一朵吗?……啊,决不!永远不会!愿你的天空清澈晴朗,愿你那可爱的笑容明快安详,祝福你美满如意,因为你曾赋予另一颗孤独而满怀感激的心片刻欢欣愉快的时光!
我的天啊!整整一分钟的狂喜啊!这难道还不足以让人享用一生吗?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
打分:
彼时一战刚刚结束,世界尚未从混乱中恢复,千万士兵、战俘和民众,从多年僵化统一的顺服中,回归既向往又恐惧的自由。有些年轻人在童年时被战争拖走,现在“回归”了,却必须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现实世界。而对于 黑塞这样的“老人”,那些曾被高度认同的世界观已成了可笑荒唐的明日黄花。一切都变得可疑,令人不安惶恐。在这样一个夏天,一个告别的夏天,充满力量与光芒、诱惑与魅力,弥漫南方阳光与葡萄酒香气的日子,画家克林索尔化身李太白,与他的好友杜甫、路易、亚美尼亚占星师,一同漫游,饮酒,辩论。最终在夏末,用尽生命所有的燃料,完成了最终的画作。
book
夏季也是一个非常常见于文学创作之中的季节欸。
《我们的荆轲》、《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
打分:
《我们的荆轲》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戏剧集,收录了莫言的三部话剧剧本《我们的荆轲》《霸王别姬》《锅炉工的妻子》,以及莫言围绕三部剧本的六篇发言或访谈。
book
打分:
淑女與蕩婦之分,不在有沒有做過壞事,而在有沒有人知道嗎?……所謂好女人,可能隱藏著可怕的東西,諸如輕率、武斷、妒忌、犯罪之類的瘋狂心情。而所謂壞女人呢,心底也會有悲傷、懺悔、憐憫、犧牲。溫德米爾勳爵與妻子感情甚篤,更是上流社會公認的好男人,然而歐琳太太出現之後,溫夫人發現自己不再認識自己的丈夫。因為深愛而導致蒙蔽,將兩人的關係帶向毀滅,關鍵時刻伸出援手的卻是眾所鄙夷的那個壞女人……
book
选择把这两本放在一起的原因很简单:正如上文莎士比亚那条写的,我读不进剧本。坚持着读完了但确实也滑过皮层了。这和莫言和王尔德也无关。
我猜,大概我唯一能读进去剧本的地方就是在语文课上偷读还没学到的课文。
《食蓼之虫》
打分:
貌合神离的斯波要与美佐子夫妻二人从起意到确定离婚的过程。看似和谐的夫妻关系,分离已成定局,但牵绊绵延。两人各自都有另外的伴侣,却都不愿主动结束婚姻。斯波要时不时去找欧亚混血女郎露易丝,还与岳父大人的年轻女伴阿久渐生暧昧;美佐子与情人阿曾定期相会,做着长相厮守的准备——渐行渐远的夫妻却又对彼此有所期待,相互揣度,相互试探,对离婚之于年幼儿子的影响顾虑重重,对离婚之后的生活心怀忐忑,两人竟达成合约,“采取连自己都难以察觉的渐进方式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book
非常日本文学。非常滑过皮层。
《ABC 谋杀案》
打分:
“那就让我们看看,聪明的波洛先生到底有多聪明。”化名ABC的连环杀人狂按照列车时刻表的字母顺序,一步步实施杀人计划。他狂妄地向波洛发出挑战书,整个英国因此陷入恐慌。A:安德沃尔,B:贝克斯希尔,C:彻斯顿……每成功犯下一条命案,凶手就更为自信,而波洛,似乎总是迟到了一步。
book
也是一本经典作品!哎呀这段时间里真的读了蛮多经典/名著的。
不过对于“连续的谋杀案,情节紧凑,一改以往阿婆温水煮青蛙的风格”这个描述来讲其实还是有点拖沓了。
从我自己的喜好上讲我觉得,我更喜欢同样情节紧凑的《无人生还》(。
《伊西德罗·帕罗迪德六个谜题》、《小径分岔的花园》
打分:
博尔赫斯对侦探小说这一门类情有独钟,试图打破侦探能力的局限,创造出了“第一个被囚禁的侦探”——伊西德罗•帕罗迪。相比盲人侦探麦克斯•卡拉多斯、绅士侦探奥古斯特•杜宾、远程解谜的扎列斯基王子,这位足不出户的帕罗迪更令人击节赞叹。他蒙冤入狱,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监狱的二七三牢房里破解了六个匪夷所思的谜案。小说讲述的六个谜案分别戏仿了《东方快车谋杀案》《失窃的信》等侦探小说史上的经典设定,向它们一一致敬之余又加入反转变化,使故事充满了智性的乐趣和人...
book
打分:
本书为1941年的短篇小说集,收小说七篇。其中,《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侦探小说,讲述一桩罪行的准备工作和实施过程。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一个谜语,或者说寓言,而谜底正是时间。
book
博尔赫斯写的侦探小说真是很古典...但我觉得整体来讲他的易读性不算很高。
很多人确实会很喜欢这张行文风格,但我读起来真的非常非常阅读障碍与注意力涣散。
所以大概率接下来也不会主动读博尔赫斯了。
在豆瓣看到了这样一段 :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路易斯·费尔南德斯坐在图书馆靠窗的桌子边,摊开簿子写信给萨尔托的胡安·安东尼奥·桑吉内蒂,表示拟辑录巴拉圭的奥斯卡·佩雷斯的生平事迹。费尔南德斯最初是由住在马德普拉塔乡村的玛利亚姨妈口中听说奥斯卡·佩雷斯的名字的,某个年幼的夏天,跟随父母来到马德普拉塔避暑,“白日里追逐攀爬在无花果园里,星夜就打开门窗,让进带着咸腥的海风,驱去闷热的湿气,灌满一屋凉爽,玛利亚姨妈缝补鱼网,一边为小桑托斯和我讲述少年英雄奥斯卡·佩雷斯的传奇故事”。童年的欢乐和少年故事,在小径分岔的人生中渐行渐远,前进,彷徨,思索,转身,摔倒,回头,都已经磨灭的面目全非了,无花果也不是旧时滋味了。直至上星期,在书局遇到旧同学克里斯蒂娜,她正在一架的言情小说前翻阅艾柯的小说《玫瑰的名字》(天知道艾柯的书为什么会被摆在言情小说的书架上),我立刻想起了外号“玫瑰刺”的少年英雄佩雷斯,以及清甜软糯的无花果,还有朗月下的虫鸣声。但却无法忆起玛利亚姨妈的故事里,佩雷斯与强盗头子保罗·巴普蒂斯塔在恩卡纳西翁的森林里争夺的宝物是什么?是一袋钻石还是一箱维多利亚时期的金币?一本缺了封面的黑魔法书?还是染有酒痕的圣杯?我完全记不起来,宛如被夏夜凉风带走了,故事里无关痛痒的一个细节,一个令我苦恼困扰的细节。我到图书馆查阅有关奥斯卡·佩雷斯的文献,但总无法找到属于童年的那个故事,甚至连强盗头子保罗·J·巴普蒂斯塔的资料都无法找到。我发誓不会记错名字,因为巴普蒂斯塔与我罗萨里奥的表哥保罗·R·巴普蒂斯塔的名字相同,幼年记忆对此印象深刻。我也相信玛利亚姨妈并没有编造故事,她讲述时偶尔会记不清情节,去翻看书架上那本有插图的蓝色精装书册……我无法寻回那个故事,如同无法寻回翠绿色的童年。在图书馆翻查奥斯卡·佩雷斯的资料时,我却看到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马里奥·阿尔贝托·帕勒莫的故事。
《多余人》
打分:
一座人迹罕至的城镇、一所无人需要的医院;两位性情相异的医生;两个互为映射的时代。这不是一座自然形成的城。从未踏足此地的官员在纸上描绘出一个轮廓,指定它为我们的家园。但这是个无人涉足的家园,而我就在这里,在这所不被需要的医院里,淡漠地面对着荒凉的现在和无望的未来。直到劳伦斯的到来。我的新舍友,年轻,天真,满腔热血。他来到这最偏远的医院实习,试图改变一切。他那天真可笑的理想主义,生猛得宛如一根手指,穿透了我过去人生结构中的薄弱之处,但它所戳穿的秘密,我其实并不想知道……关于欲望,痛苦,挣扎与失落的书写。一个天真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愤世嫉俗的旁观者,在这飘摇不定的时代,却都一样可笑,也一样可悲。
book
好痛的读。喜欢!!!
但是这个译本我觉得一般,“the good doctor”译作“多余人”也。
以及本篇 description 就是出自《多余人》。
对他们凭一己之力而改变事情的能力有种盲目且天真的信念。这张信念很纯粹,而这张纯粹本身强大又愚蠢。
《华氏 451》
打分:
华氏451度是纸的燃点。小说虚构了一个反智社会,所有的书都被禁止,消防员的工作不是灭火,而是烧书。故事的主人公是从业十年的消防队员,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工作,直到有一天遇到了一个奇特的女孩,他逐渐觉醒,加入了一群饱读经典的“书之人”。他们外表是流浪汉,内在是图书馆,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在书被烧掉之前牢牢背下所有内容。这些对知识仍然抱有信仰的人,把自己变成了一本本书,给未来留下文明的火种……
book
火可以烧毁书,但烧不掉记忆。
我一再说诗会带来眼泪,诗会造成自杀、哭泣和极不好的感受,诗是病态的;净是废话!
《伊万·伊利奇之死》
打分:
小说讲述了一位备受推崇的法院官员,本来过着平常无奇的生活,突然间得知自己患了重症,即将面临死亡,于是开始思考生命和人生的故事。小说以白描的手法细致地表现了人类在面对死亡之时全部的精神活动,深入思索关于死亡的议题 ,引发每一个人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
book
这本完全是很那个,“俄国文学:我会死 ”的 meme。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不如去读《思想录》,我觉得,嗯。而且译本不行。
《混沌蝴蝶》
读之前:不是很喜欢刘慈欣。
读之后:真的不喜欢刘慈欣。
她给我的感觉就是特别和吴京一拍即合。
《春琴抄》
打分:
春琴,出生于大阪道修町的药商家,容貌美丽高雅,琴艺更是高超绝伦。但自幼失明,性情敏感乖张。佐助,本是药铺的学徒,由于对春琴的狂热仰慕,自愿侍奉左右,并拜春琴为师学习三味线。二人之间的关系在旁人看来似乎很难理解,春琴对待佐助的方式近乎于虐待,而佐助对春琴则是近乎于宗教式的膜拜。一段凄美震撼的爱情故事就此展开,然而读罢掩卷,回荡脑海的绝不仅仅是惊世骇俗的爱情。
book
日式美学不朽巨作。
等春琴起床后,佐助摸索着进了春琴的房间,在春琴面前磕头道:“师傅,我的眼睛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这辈子我都没有福气看到您的容颜了。”春琴听了,只是轻轻说了一句:“佐助,这是真的吗?”然后就是长时间的沉默。
......
这是春琴对佐助提的要求吗?前几天她含泪说的那些话,如果被理解成“希望你也双目失明,永远看不到我遭遇的不幸”有点过,但是她那句“佐助,这是真的吗”,在佐助听来简直要喜极而泣。
《如果我们将在 25 岁死去》
打分:
“我们”的日常是如此异常。未知毒素肆虐地球数百年。世界人口锐减,人均寿命下降至25岁。为延续人类文明,就业与婚育的自由受到政府限制。国民被要求和指定的对象结婚,福利制度与多生育深度捆绑,反之则只能成为一无所有的“自由人”。
book
我挺喜欢这本的说实话。当成毫无营养的轻小说读也挺好的,没必要把自己日子过得那么苦。
对我来讲阅读是娱乐。收获是额外的概率掉落。读得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唉另外是,唉这个味道真是对味啊...!(特指其中的《佳南的初恋》这篇)
《夏日永别》
打分:
故事发生在1929年夏末,昔日慵懒平静的美国小镇迎来了一场战争:为了争夺对“时间机器”的控制权,一群少年组成军队,向老人们发起进攻,拒绝被时间困住,拒绝变成一个无聊的大人。在男孩们抗拒长大的同时,老人们则躲避着逃也逃不掉的死亡。这部小说如诗歌寓言般,穿梭于现实与梦幻之间,时缓时急地抓拍到了各种让人一夜成长、到老年都不敢承认的难忘时刻:重访绿镇,凝视鬼宅,聆听悠远的钟鸣,在河谷中奔跑,在墓地上舞蹈,第一次被女孩亲吻,感受已逝之人的智慧……那夏末空气中特有的气息和画面,是每一个人的童年。
book
刚好是他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小说。
“夏天结束了,汤姆。”
汤姆静静听着。
“夏天结束了。秋天来了。”
影
一部都没有看!怎会如此!
音
这首真是比《我用什么把你留住》更适合剪混剪:
嗵嗵
顺带放两个我很喜欢的!
【三伏/嗵嗵(DOUDOU)】“神明神明张开嘴,让我知道我是谁。”
【魔法少女小圆/嗵嗵】嗵一声落下,骨头开了花 :
唉说到魔圆混剪,我之前就觉得转生林檎很适合剪,结果那时候只有一个 ,热度还不高(今天去看倒是三万再生了),最近突然有一个又火了 ,捉摸不透(。
游
Psycholonials
珍:z 是一个怨恨父母的孩子的名字
珍:但我怨恨他们的唯一原因,是这个国家毁了他们,就和毁了我一样
珍:我首当其冲地承受了他们收到的压力和疯狂
另外是我检索了一下这个作者,出现了:
i still say his final fuck you to fans of his work was Psycholonials, which was basically an allegorical memoir about how he basically made a toxic fandom and skirted all responsibility for it when it got out of hand
哥们你。
以及其实我完全没想到这作品的作者会是男性。完全没想到。